《假如海洋空荡荡》|了解海洋是如何从丰盈走向空荡的。
一部可以比肩《寂静的春天》的书。
核心书摘:
《假如海洋空荡荡》借助精心挑选的探险家、海盗、商人、渔民和游人的第一手资料,深情地重现了一再发生却又一再被遗忘的海洋生物历史伤痕,探讨了悠久的商业捕鱼史,展现了在人类贪婪的攫取下,海洋如何从过去的丰盈走向现今的空荡,带领读者穿越五个多世纪的历程,见证了海洋的衰亡。
关于作者:
卡鲁姆·罗伯茨是英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他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假如海洋空荡荡》这本书中,罗伯茨借助大量的一手资料,向我们再现了数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渔业史,也展现了在人类毫无节制的贪欲下,海洋是如何一步步变得空荡荡的,在书中的最后,罗伯茨对日益严峻的海洋生态和渔业发展形势提出了拯救海洋的方案。
学什么:
1、海洋是如何一步步变空荡的?
2、海洋空荡对人类的影响
3、拯救海洋的方案
一、人类渔业的发展史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水”不仅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工淡水养殖业。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范蠡的《养鱼经》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养鱼技术实用手册。
到了公元10世纪前后,淡水渔业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渔民们把目光转向了蓝色的海洋。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沿海渔业开始高速发展。而海洋国家众多的欧洲,对渔业的依赖程度更高,海洋渔业几乎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也决定着各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当时欧洲最重要的两种鱼,分别是鳕鱼和鲱鱼。
鳕鱼因为蛋白质丰富,而且风干后不易变质,深受欧洲人的喜爱。10世纪前后的欧洲,被称为“维京时代”,也是以鳕鱼为主要经济和肉食来源。
而体型很小的鲱鱼,同样起到了决定欧洲各国命运的作用。17世纪的荷兰就因为渔业的蓬勃发展,开启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当时荷兰渔业的支柱就是鲱鱼贸易。
除了捕猎鳕鱼和鲱鱼这类常规的海洋物种,捕鲸也开始成为人类渔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甚至衍生成为第一个全球产业。因为鲸鱼浑身都是宝。除了大量的肉可以食用之外,还可以用它们肥厚的脂肪提炼鲸油。在人们发现化石燃料之前,鲸油就是最重要的照明燃料之一。
到了18世纪,工业化成果很快被用到了海洋渔业上,渔民已经可以直接在捕鲸船上架起炼油炉,不用再回到港口进行处理了,捕鲸的效率提升了十几倍。
到了19世纪中期,虽然鲸油灯开始被矿物油和天然气所取代,但人类对鲸鱼的捕杀并没有歇停,因为人们发现鲸油有了更高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性能极佳的机械润滑油,还可以用来制造肥皂,人类的文明竟然越来越离不开鲸鱼了。
除了鲸鱼之外,海狮、海豹和海獭[tǎ]等其他海洋生物同样成了人类竞相追逐的捕杀对象,只要是能吃的,能用的,几乎都逃脱不了被捕杀的命运。
而且渔猎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最早使用的都是简单的渔网和鱼叉,后来渔民觉得效率太低,就设计出了拖网,这种网通常由两条渔船拖拽,渔网底部有沉重的铅块可以直接沉入海底,细小的网眼连小鱼小虾都不放过,拖网扫过的地方,海洋生物几乎被一网打尽。
到了20世纪,更是出现了声呐感测器、鱼群探测机、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各种高端设备,海洋生物几乎无处可逃,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海洋似乎真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满足人类需求的宝藏之地,它的丰富令人沉醉。但在作者罗伯茨看来,这种不加节制的索取,迟早有一天会让海洋陷入空荡荡的境地。
二、海洋生物的凄惨命运
从10世纪海洋渔业的兴起到现在,人类已经从海洋中索取了1000多年,而且还在继续。难道海洋真的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地方吗?当然不是,在很多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大量的海洋生物不是已经灭绝,就是在即将灭绝的路上。
在书中,作者提到的第一个灭绝的物种就是大海牛。大海牛学名叫巨儒艮或者斯特拉海牛,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它从被人类发现到灭绝,只经过了短短的28年。
1740年,著名的丹麦航海探险家,已经59岁的维塔斯·白令,带着自己的船队开始了新一次的寻找美洲大陆的航行。
经过大半年的航行,船队抵达了一片以前从来没有被发现的海岛,在海岛的四周,他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海狗、海狮、海獭,以及成群的鲸鱼,当然还有体型巨大的大海牛。这次人类第一次有记载的发现大海牛。
由于船上物资短缺,船队航行时间太长也需要修补,再加上不少船员,包括白令自己又得了“坏血病”,所以船队决定登上这座岛进行休整,这座岛后来被命名为“白令岛”。
没过多久,白令就因为病情过于严重病逝了,但船上的其他人还需要生存,于是他们就开始猎杀海獭。整个冬天,海獭为探险队员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然而,海獭极具价值的皮毛却滋生出了这些船员的赌博恶习,他们开始大肆捕杀海獭,只为获取它们的皮毛。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附近的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找食物,这样修复船只的时间就被大大拉长了。
海狮凶猛不易猎杀,海狗又距离太远,于是船员们盯上了性情温和的大海牛。
从那以后,开始有大量的渔船涌入这片海域,目的就是捕杀这里的海獭、海豹以及大海牛,就为了那些毛皮和口腹之欲。
到了1768年,最后一只大海牛被杀,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大海牛。
与大海牛有同样悲惨命运的,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是生活在北极的大海雀,它们也被称为“北极的企鹅”。
我们都知道南极有企鹅,其实在100多年前,北极也是有企鹅的,它和现在的南极企鹅形态非常像,生活习性也基本相同,这就是北极大海雀。
大海雀曾经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各处的岛屿和海岸线上,它们在岩石上筑巢,以捕鱼为生。尤其在寒冷的冰岛和格陵兰,大海雀数量非常多。
但遗憾的是,不同于南极的企鹅,大海雀的栖息地距离人类的活动范围太近了,而且在那个时期,人们也还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开始,是附近的原住民捕捉它们吃肉,用它们的蛋做汤,用皮毛做衣服。到了后来的大航海时代,越来越多的船队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发现了这些大海雀的价值,他们顺路就会捕捉一些大海雀作为食物。
随后就是大量的渔船蜂拥而至,大海雀不会飞,一旦它们离开水面,在陆地上几乎是手到擒来。渔民们除了把大海雀当做食物之外,还看上了大海雀的皮毛,因为这些皮毛保暖性能极强,很适合制成衣物。许多大海雀被捉到之后,直接活活扔到热锅里烫死,然后拔下毛,皮经过处理后运回欧洲做成枕头或是女士的帽子。
到了19世纪初期,大海雀已经所剩无几了。1844年7月3日是大海雀的灭绝日。这一天,在冰岛附近的火岛上,最后一对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残忍的人类杀害。
除了大海牛和大海雀,还有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其实单从它们体型大小的变化上,就能侧面反映出过度捕杀造成的伤害。作者罗伯茨在书中就提到鳕鱼的变化,几个世纪前,在人们刚开始捕杀鳕鱼的时候,2-3米的鳕鱼随处可见,但是现在想找到一条1米多长的鳕鱼都很难。
海洋生物体型不断缩小只是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每年的渔获量开始出现了负增长趋势。不管渔猎技术发展得有多厉害,没有鱼供你捕获也白搭。
人类对海洋的压榨,可以说已经走向了极端。在渔业资源出现匮乏的时候,人类不是放缓脚步,而是采取更强大的工具,来榨取海洋里最后一丝剩余价值。而这些,还仅仅是海洋生态危机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海洋生物资源的现状,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峻。
三、如何避免海洋空荡荡
眼看海洋生物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能索取的资源也越来越少,难道我们真的就只能等着海洋有一天变得空荡荡吗?我们能做什么?这也是作者罗伯茨想唤醒人们思考的问题。
作者罗伯茨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在书中提出了一些他认为可行的建议。
首先,他认为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设置一些完全禁止渔业的保护区。目前,全球仅有0.6%的海洋处于这样的法律保护之下,而这些保护区里的海洋生物数量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恢复。如果这个面积扩大到 30%,就足以扭转绝大多数海洋生物急速下滑的趋势,即便站在人类私利的角度,这种可持续性的海洋开发也是最为有利的。当然,必须得承认,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其次,罗伯茨建议,我们必须消除有风险倾向的决策。做法就是在制定渔业相关的决策时,必须禁止政客参加,而是改成以目前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因为政客在一个岗位待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他们只会考虑选民的短期利益,而这与“可持续渔业”正好是相背离的。
然后,我们还需要禁止或限制渔民使用最具破坏性的渔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底拖网。所谓底拖网,就是完全沉到海底,连珊瑚、海藻等植被都不放过的一种渔网,它会严重破坏海洋生物链最低端的稳定性。那些靠珊瑚、海藻维生的小鱼小虾都活不了,大鱼更没法活了。
另外,我们可以使用目前最好的捕鱼技术来减少混获。混获指的是,你本来是想捕捞大鱼,结果却连带杀死其他许多小鱼,这不仅浪费,还破坏了渔业的可再生循环。现在的捕鱼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精准捕捞了,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最后,必须取消渔获配额,要求渔民保留他们所捕的渔获,渔获是捕鱼业的专有名词,指的是渔民捕捞鱼类得到的收获。
可能有人会觉得有配额不是好事嘛,因为它可以限制捕捞的数量啊。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许多渔民为了在相同配额内获得最大利益,他们会在渔猎过程中扔掉价值低的收获,保留高价值渔获来填满配额,这实际上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作者才提出要渔民保留渔获,同时限制渔获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限制渔船的捕鱼位置,捕捞时间和使用的渔具。
上面的这些方法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了落实,而且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全面实行,还任重道远,因此,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唤醒更多的人,来关心和保护我们共同的海洋。
结语
以上就是《假如海洋空荡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还会发现,海洋生物资源匮乏的现状,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造成的,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样给海洋带去了严重的伤害。我们会看到新闻上说,在某个海滩上,出现了一头肚子里都是垃圾袋的鲸鱼,现场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所以,环境保护也是和海洋保护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
通过这本书,作者罗伯茨想向大家呈现的是,全球性的海洋危机已经出现,万千依赖海洋生存的物种也都受到了牵连,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如果我们还是不加节制地索取的话,也许不久的将来,海洋就真的会变得空荡荡了。
[编辑:小平]
相关内容:
《科技想要什么》|人类与科技最佳的相处方式不是掌控和支配,而是携手同行。
《病者生存》|那些“不健康”或“致命”的病毒,是如果延续人类生命的?
上次推送内容:
《终极复制 · 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巨变》(萌版)|公司如何选择发展方向?
本次推送:
《假如海洋空荡荡》|了解海洋是如何从丰盈走向空荡的。
【严选好书】为什么选择做公益,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萌版)|如何通过跑步进行自我修行?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五十六)如何把饼做大
下次推送:
《追风筝的人》|如何直面过错,用真诚的行动实现自我救赎?
【严选好书】你想怎么被管理,就要怎么去管别人。
《技术元素》(加字萌版)|怎么能让用户为内容付费?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五十七)软出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